任何面臨過信心問題的教會成員都知道,網路上有許多人樂意分享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中一長串的問題使人們離開教會。這些疑問有時會破壞我們最初的見證,或成為被千斤重的石頭壓死的最後一根稻草(這裡並不是在說某個特定的問題列表,而是在說一些許多人都有的共同疑問)。

這些關於教會的疑問早在網路出現以前就存在,只是當時受到的關注和傳播有限。當時有些教會成員、慕道友、傳教士,或當地的圖書館得到了這些資訊,但通常只有評論家或後期聖徒擁護者才對這些資訊感興趣。

但今日任何人都能迅速地整理出對教會的疑問,轉成PDF檔然後上傳到網路上。根據寫者的寫作能力和社交技巧,一個寫作技巧不錯又善於社交的寫者可以很容易的廣傳這些內容。

 

反後期聖徒言論中的懷疑行銷

反摩爾門言論 的懷疑行銷

好的行銷手法總是包含K.I.S.S.的原則───這是1960年由海軍所研發的行銷方式的英文縮寫───也就是「保持簡單和愚蠢」(Keep It Simple, Stupid的縮寫)。這不是說行銷手法的內容很愚蠢,而是如果資訊內容很簡單不複雜,這樣的行銷通常比較有效。現在瘋傳、針對後期聖徒疑問就是遵循K.I.S.S.行銷原則下的例子。

通常這樣評論後期聖徒的清單大多都只是評論家對後期聖徒的不尊重、不正確,或譴責的重點整理。這些重點整理通常不談論事情的全貌;因為這樣簡單扼要的指控就很有效了,而且這些重點整理說服讀者所提供的數據都有合理的根據。

寫者若想要加上反對的註解,通常都會以這樣的形式出現:後期聖徒擁護者不代表教會官方發言,所以他們的論據毫無實質意義;後期聖徒擁護者並非學者,他們通常只是有偏見的信眾;或者,後期聖徒擁護者不但沒有直接從這些文件上的文字意義去理解,反而曲解其中的意思。

對於擁護者不代表教會發言的指控,我另一篇文章「哪裡可以『官方』回答我的問題」中已作出回應。宣稱後期聖徒擁護者並不是真正的學者的問題也在我的書《信心動搖症》和後期聖徒學者的見證(MormonScholarsTestify)網站中被擊破。當然,任何照字面解釋的說法───特別是古代文字或所謂古代文字的翻譯───表現出對於文字不明確性的粗淺了解(在《信心動搖症》此書中也做了說明)。

不幸地,那些列出對教會的疑問的評論家有辦法將懷疑的種子播種於後期聖徒的見證中,而這就是這些重點疑問存在的原因;散播懷疑的種子,然後讓人懷疑他們的信仰。如果你在你的披薩中找到一根可疑的頭髮,你會叫服務生來,然後換個新的披薩,因為整個披薩都被汙染了。對教會的重點疑問不需要說服你列表中的每一個項目都真的存在,但只要引起足夠的騷亂,汙染整個後期聖徒的宗教信仰就夠了。

我高中時的心理學課老師向學生說明,那些認真回應上一堂課的玩笑的學生,就像是將垃圾丟向一面牆,然後希望這些垃圾會留在牆上。

在2008年的一個部落格文章中,我討論到移除留在牆上垃圾的困難,就算這些圾垃不屬實也一樣。在那篇文章中我引用了非後期聖徒學者山卡沃的寫作:

「通常對於迷思和小道消息都應該用正確的資訊回應惡意資訊。但新的心理學研究顯示,直覺的否認與澄清會似是而非地加強那些受歡迎的迷思。」

也就是說,指出錯誤的指控,在某些情形下,會讓人更容易相信這樣的指控。我們常常可以在人的犯罪行為遭到起訴下(特別是不正當的性犯罪)看見這樣的情況。舉個例子來說,心理學家露絲.馬由(和她的團隊)發現我們的記憶也會將否認轉變成事實。「『約翰沒有騷擾他的秘書』,激發人們對於騷擾的聯想,所以約翰會被人記得為那個騷擾秘書的人。」

許多年前,一個猶他州受歡迎的餐廳被一個年輕女性員工指控歧視。雖然這項指控後來被撤除(因為餐廳主人的清白),但大部分的人想起這個餐廳主人時,仍然以歧視員工的人這樣的印象想起他。當評論家指控約瑟.斯密一夫多妻中的性淫亂,這樣的印象已印烙在心中很難移去。

 

人們如何決定什麼是真實的?

人們怎麼決定 反摩爾門言論 是否真實

透過實驗,學者們發現不正確的依據讓人更決定性地相信真理。研究顯示,人們常常根據對某事物的熟悉感來決定其是否真實。當我們得到新的資訊,我們會把儲藏在易錯記憶中的資訊拿出來進行處理。我們不完美的記憶對於取回正確的資訊不太在行,反而取回了對事物回憶的大致藍圖。當新的資訊和藍圖互相連結,我們傾向於相信此事物的真實性。

學者們也知道這點,就像是「『真相錯覺效應』,人們認為反覆重述的話較有可能為真相,而非新資訊。」當一項指控反覆重述時,我們的記憶會對此指控產生印象。當此指控再次出現,我們無意識地會認為此指控為真實,因為它已和我們對此指控的記憶融合。

對教會的重點疑問中覆述(無論是明著說或暗著說,或其他方式)一些基本主張:金頁片的證人從未親手摸過頁片、約瑟.斯密在得到頁片前就是個騙子、非後期聖徒學者恥笑後期聖徒想證明摩爾門經真的發生在古代美洲的事實以及約瑟.斯密是個好色的人。

透過覆述這些主張───通常微妙地在內容中出現,甚至出現在其他被討論的議題中───我們的心智自動地抓住這些主張;這些主張越漸熟悉,最後變得可信。

 

簡單的資訊比較真實?

反摩爾門言論 中有許多簡單資訊

另一個讓對教會的重點疑問成功地破壞見證的因素,就是心理學家熟知的認知流暢。研究顯示,如果某件事很容易理解(如上述,感覺熟悉),人們較容易相信這件事。這就是與心理學的K.I.S.S.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丹尼爾.奧本海默說到:「簡單的寫作,較容易吸收,研究指出對於流暢性的吸收和多種正向層面有關聯」包含「…對真相和信心更高的評斷…」他的研究顯示,人們對較容易理解的內容(流暢和熟悉)比複雜的內容的正確度還更有信心。瑞伯博士和施瓦茨(他們根據此理論做過實驗)寫到:「…容易吸收的內容,就會被視為熟悉…,所以導致人們覺得他們曾經聽過或見過的事物,也許是真實的。」

認知流暢的因素使對教會的疑問成為後期聖徒擁護者和學家的劣勢。主張指控比回應指控還容易多了。就像因為西班牙人抵達美洲大陸以前,對於馬的存在與否而主張摩爾門經是假的一樣(與摩爾門經中的紀錄相衝突)。

但回應這樣的指控需要更多細節和複雜的資訊,包括考古學的限制,追溯的時代中的馬骨頭被找到的可能性,甚至出借轉換的細節探討(將已知的稱呼冠於未知物品)。這些評論家將這些較複雜的回答視為心理運動而置於一旁,但事實上,複雜的討論和答案才是我們在真正的學者和科學中會看到的內容。

 

學習更多事情的價值

學習更多

所以當我們面對這疑問時要如何克服認知問題?遺憾的是,沒有一個人人適合又絕對簡單且普遍的解決方案。我們都不一樣,每個人都得選擇───照著證據、感覺、認知技巧、印象,和許多不同的原因來決定我們要相信還是不相信。了解評論家們使用的技巧,並知道如何回答(是的,甚至是複雜的回答)來回應評論者的指控會是很不錯的第一步。

對相信者而言,我看過最大的絆腳石,並不是知道太多的資訊,而是知道太少。當我們用更開闊的心(盡人所能地展開)去理解,我們會發現自己能從新的觀點去接受一些看似負面的資訊,這個新的觀點不但能解釋難以接受的發現,也能將之融會貫通而成為新的觀點。這樣拓展的觀點可以鞏固我們的見證,並加強我們對於神萬能的真理,包含屬世及神聖的事物的信心。 這些重點疑問有害無益;其目的是要衝擊信仰而不是提供任何營養。真正的滋養───真正的去理解問題───需要努力、時間,和精力。我希望那些因為這個重點疑問被絆倒的後期聖徒可以投入這些必要的精神,檢視所有的資訊後再下定論,而不是接受這種簡單反覆且根據感覺而不是證據評論的方式。

原始文章由Michael R. Ash所寫,在mormonhub.com張貼,標題為《That Big List of Challenges in Anti-Mormo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