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最近已經知道關於教會對同性伴侶的新政策,你也會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很多相關的文章。摩爾門教徒與和同性戀一直都是網路上的熱門話題,因此新聞媒體會報導和這兩個議題相關的新聞,並不讓人意外,但是他們也應該至少要以尊重的態度正確報導這個議題。

這兩個改變是在教會執行手冊──也稱為指導手冊第一冊──當中,指導手冊包含了給主教與支聯會會長的指示。

第一個改變修訂了叛教的定義。新的定義加入了「參與同性婚姻構成叛教」。

第二個改變則要求:同性伴侶的孩子若要接受洗禮,他們必須是成人,而且特別要重申他們對永恆婚姻的見證。

雖然這些是為了重申教會核心教義所做的程序上的改變,教會的反對者開始煞費苦心地開始攻訐。不意外的,這些新聞首先是由約翰.德林(John Dehlin)開始的,他以對抗教會為他的職業。

這則新聞引起許多回應,大部分都是基於不正確的標題、不正確的了解,或是反對教會者所煽動的仇恨。

 

迷思一:這些改變懲罰孩童

你會聽到關於這些改變最普遍的迷思,是它們懲罰孩童。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全部的救恩與超升教儀。所有的孩童都能夠參加所有的教會活動。這些新的改變完全沒有任何程度的懲罰。

孩童一定要等到他們能合法為自己做決定,才能加入教會,而非依賴他們雙親的許可。理論上來說,同性婚姻中的一方雖然有可能會同意他們孩子的洗禮,但是質疑他們這麼做的動機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他們已經顯然反對了教會的教導。

這些改變也會幫助保護孩童。有些同性伴侶會領養,而很多同性伴侶的孩子是來自離婚的家庭。在這些情況當中,監護權之爭可能會很激烈。在美國大部分的地方,若是父母其中一方嘗試破壞孩子與另一方的關係,這稱之為「妨礙監護權」,監護權協議可以基於這個因素改變。

因為教會不斷申明異性婚姻才是理想的婚姻,因此美國可能會有法官──也許有非常多的法官──將孩子加入「反對他們雙親的新婚姻的教會」的情形,歸類為妨礙監護權。法院可能會將孩子從屬於教會一方的父(母)親身邊帶走,或是孩子可能會因為重新擬定的監護權協議中大規模的改變而受到傷害。

當然,教會歡迎所有的孩童都參加所有的教會活動,包括初級會以及聖餐聚會。而依照救主的榜樣,所有的孩童都有資格受到安慰與治癒的祝福。

 

迷思二:比其他罪人更嚴厲對待LGBT團體

有些人堅持這些新的改變將同性戀的罪視為比其他罪嚴重。再說一次,這不是真的。犯姦淫與通姦都會被開除教籍。在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前,那些參與同性關係的人都可能會因為這些理由之一而受到教會懲戒。

教會尊重法律,即便他們現在也同意其合法性,同性婚姻依舊是種罪行。因為這點,同性關係不能因為通姦而受到懲罰,而需要對叛教的定義有額外補充。但是這個改變並不影響教會回應同性戀的罪,只會影響如何歸類而已。

教會的網站「後期聖徒與同志(Mormons and Gays)」指出,人們在這個議題上對後期聖徒教義有許多誤解,但是教會持續申明同性戀是一種罪。

有些人也提出意見,認為讓同性伴侶的孩子等到成人才能接受洗禮,相較於有其他不同的罪的父母,是以更差的方式對待這些同性伴侶。但這個政策與那些針對多重婚姻當中的孩子,或是有反對教會的父母的孩子的政策,其實是相同的。

所以這個政策並沒有特別懲罰LGBT的父母,而是為了涵蓋新的合法婚姻而延伸的政策。

 

迷思三:違反教會的信條第二條

這個迷思也是業餘評論家對許多教會新的決定常有的批評。信條第二條寫道:「我們​信​人​會​為​​自己​的​罪​受​懲罰,​並​不是​為​亞當​的​​違誡。」

這個迷思是基於第一個迷思,認為教會是在懲罰同志後期聖徒的孩子,但是這也嚴重地誤解了信條第二條。多數其他的基督教派相信,因為亞當吃了禁果的罪,所有的人生來就是邪惡與墮落的狀態。後期聖徒則反對這樣的教義,相信人們在神前只需要為自己犯的罪負責。

新的政策一點都沒有改變這個教義。首先,這和原罪一點關係都沒有。其次,這和每個人生來的本性也無關。第三,這和最後的審判也毫無關係。這個政策透過要求他們等到成年之後再加入教會,保護了有特殊家庭狀況的孩子,使他們免於承受各種後果。

 

迷思四:要求孩童反對父母

即使這顯然是錯的,但還是有些反對教會的人滔滔不絕地大談這個主張。為了讓同志後期聖徒的孩子能夠接受洗禮,他們必須要肯定教會關於性向與婚姻的教導。引述新的手冊的改變(非教會官方翻譯):「此孩子接受並承諾以教會的教導與教義生活,並且明確拒絕接受同性同居與婚姻的行為。」

他們不需要對他們的雙親說任何話。這對每位父(母)親有吸菸的歸信者──他們接受洗禮後,一定要同意智慧語──來說,是同樣的標準。在這個情況下的孩子必須完全同意教會對於罪的教導。

有人相信,知道某種行為是罪惡的,就等同於拒絕那些從事這種行為的人。但是那些人完完全全誤解了關於贖罪與身分的後期聖徒教義。那些堅持這個迷思的人通常是那些相信性向是個人身份的主要因素。

 

迷思五:將新生兒置於叛教的狀態中

這是一個令人難過且必須要反駁的迷思。很不幸地,「鹽湖論壇(The Salt Lake Tribune)」在他們對這個議題不負責任的報導當中,在這篇文章的標題重複了這個迷思:「新摩爾門政策使同性結合的孩子成為叛教者」。

後期聖徒強烈相信孩童是沒有罪的,如同摩羅乃書第八章中所說的一樣。新的政策將同性婚姻重新歸類為叛教,而非通姦。

後期聖徒教會有一個悠久的政策:不允許孩童在沒有雙親的許可下接受洗禮。可想而知,這個政策之所以存在,是為了避免家庭因為這個問題的爭執而分裂。教會特別關心家庭,希望孩童能夠在一個穩定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而非無論如何都要接受洗禮。

本政策是將孩童家庭的穩定置於首位的方式,這目標可能會讓許多對此政策的誹謗者讚美。

來自同性結合的孩童會被要求要等到成年才能加入教會。這一點都沒有將這些孩子歸類為罪人或是叛教者。如果這個來自同性家庭的孩子無緣無故成為叛教者,或是變成次等的人,那麼在這個孩子成為大人的時候,他們就一點都不會喜歡教會了。

那些應該為散布這個謠言負責的人,包括「鹽湖論壇」的編輯群,應該要採取一些步驟,修補他們犯錯而造成的傷害。

 

迷思六:教會趕走自己的LGBT成員

教會當中只有弟兄姊妹這個迷思是從約翰.德林在他對於這個主題所寫的第一篇文章當中開始的。他寫道:「我為後期聖徒教會和其虔誠的成員感到難過──因為他們不斷讓自己損失在這些許多美好又充滿才華的LGBT成員身上的才能,以及和他們的關係。

這個迷思來自那些在本質上不相信罪的人。他們相信,我們的行為應該是由我們內在的自我驅使,而非聽從神的吩咐。對這些人來說,反對一種行為就如同反對一個人。這扭曲現實的想法產生此一迷思。

神一直都有對行為的標準,包括性向的行為。神的教會無疑會支持這些標準。說教會喪失LGBT的成員的魯莽言論,就如同說教會喪失同居的成員、多重婚姻的成員,或是酗酒的成員是一樣的。人們會因為拒絕遵守誡命,而失去教會的祝福,但是相反的事情不會發生。

 

迷思七:這傷害了我

這個評論是最普遍的,因為這是最難以被揭開的迷思。這種措辭方式已在使同性婚姻正常化與合法化的運動當中成為必要的部分,因為我們並不習慣告訴別人他們的感覺不重要。

因此,這個迷思已經成為恐嚇相信對錯的人,使他們禁聲的工具。

如果有人談到這如何傷害到他們,他們會很真誠地思考這件事,但這也是政治舞台,是從模仿那些在這個議題上使用這種措辭方式而獲得許多成功的人身上,所學到的反應。

現在我們要說清楚,許多人因為這個決定覺得受到傷害,特別是那些直接受到政策影響的人,或是家人受到影響的。這個迷思是指教會的政策應該要因我們的個人情緒反應改變。

以為在這個議題上分享感受就能夠影響這個政策的是非,是邏輯上的謬誤。這屬於「訴諸情感」(藉由操縱人們的情感,而非有效的邏輯,以求贏得爭論的論證方式)。你可以對這個政策有任何感受,但是你的感受並不影響這個改變是否正確。當人們以他們的痛苦做為結束對話的方式時,這不過就是情感上的操控而已。

 

迷思八:教會已經輸了,而且應該要認輸

真正的歸信是信心的泉源這個迷思來自於那些關注最近美國最高法院審理的「奧貝格費爾訴霍奇斯案(Obergefell v. Hodges)」。他們爭論,同性婚姻已經合法,所以教會應該要停止反抗。這個迷思經不起細查。最高法院的決定並不支配教會如何行事。

這個迷思也是基於「教會應該要以潮流做決定」的概念。如果真要說的話,這個(新政策的)行動是對最近最高法院的規定所做出保護教會的回應。若有同性婚姻對教會提出訴訟,好讓一位主教為他們執行婚禮,或是要在聖殿當中結婚,教會透過將同性婚姻關係歸類為叛教,使自己處在法律上佔有優勢的地位。

 

迷思九:這些改變是永恆的教義

有些試著保衛教會的人陷入不同的迷思陷阱中。他們試著將這些改變視為對於家庭的永恆教義的一部份,且這些教義永遠不會改變。

這些改變是政策,不是教義。教會當中的政策經常會改變,以保護教會,並因應不斷的啟示。這個政策也許會是長期,也可能是短期的。這些改變只會由教會的領袖執行,所以對於這些事情的指示會受到改變,而且經常改變。

永恆家庭是後期聖徒教義必要的部分,而同性伴侶是少數能使這個計畫失效的事情,至於對此現實,執行洗禮的政策就並非如此黑白分明了。

還有一個你可能經常看到的評論。這非常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我們無從知道,但是那在最後並不重要。

 

教會新LGBT政策可能會導致許多人離開

對後期聖徒來說,聽到人們威脅離開教會已經不是稀奇的事了。保羅曾清楚地預言這會發生:「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後期聖徒不需透過邏輯的方式了解所有教會領袖在政策上所做的改變,才能知道跟隨他們的領袖與忠告會帶來屬靈的安全

對某些人來說,這個改變真的足以讓他們拒絕所有身為教會成員的祝福嗎?也許吧!保羅確實預見了某件使人們離開的事情,但是我們能透過跟隨耶穌基督與祂的後期教會獲得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