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聽說過有人在傳教士訓練中心祈禱尋求見證?

故事的發展都很類似。缺乏強烈見證的人決定要去傳教。他們熱烈渴望能獲得見證。他們為摩爾門經或教會而祈禱。之後,他們獲得了一個見證就像得到一個上面綁著蝴蝶結的小禮物那樣。

我們認為見證大致上就應該是這樣的。如果我們夠努力,渴望夠強烈,就一定會獲得見證。該是改變的時候了。

 

何謂見證?

見證基本上就是我們對其有信心的事物。

但信心和相信是不同的。信心展現在我們如何過我們的生活,而不是我們對某事的信任度有多高。

以馬可福音第九章的故事為例。一個父親因為孩子生病而來到基督跟前。就像祂的許多奇蹟一樣,基督解釋道,要產生奇蹟,信心是必要的。那位父親說:「主啊,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基督施行奇蹟,這個男孩就痊癒了。

但如果信心是必要的,那麼這位不相信的父親又是如何創造奇蹟的呢?因為不論他是否相信,這和他的信心毫無關聯。這位父親的行為顯示出他認為基督能施行奇蹟,所以他是具備信心的。

當我們在生活中實踐一項原則時,就是展現對它的信心,即使在理智上,我們還是對其多所保留。換句話說,我們的見證是建立在我們決定行動的原則中。見證不是導致我們選擇那些原則的靈性經驗或見解。

舉以下兩者為證:

又或者是柯力何和齊愛治樂

在每一個我所舉的例子中,兩個人的情況、背景知識和靈性經驗都很相似。但兩人的見證卻完全不同。

 

為何誤解見證事關重大?

這種對見證的誤解已經悄悄進入了我們的文化。青少年期待獲得自己見證的方式,就跟七歲孩子期待自己的洗禮一樣。

我們的見證聚會中充斥著這樣的人,把強調自己相信的程度當成見證最重要的元素,在說話時不斷地重複知道這個字。

在社群媒體中,我們經常看到在討論福音時,用來衡量是否虔誠的標準,是我們相信的程度,而非我們遵守的程度。

這樣的文化著實影響到年輕的後期聖徒。當我們將自己的見證,降低到變成只是一張相信的清單時,我們會開始幾乎每天都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是否相信,而非專注在我們的行為上。這也難怪會產生信仰的危機。

而且毫無疑問地,真正的見證其實是一種行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為何服從什一奉獻或貞潔律法,會成為進入聖殿的先決條件呢?

 

重讀阿爾瑪書第32

也許這種混淆一部分是來自於對阿爾瑪書第32章的誤解。在阿爾瑪書32:26 – 43之中,阿爾瑪帶給卓倫人一場有關建立真正信心的講道。

這部分的閱讀通常由第27節「即使你們只有相信的願望」開始,並一直穩定發展到最後「你們 … 的信心 … 必獲得酬報。」

但是,更仔細去閱讀的話會發現,阿爾瑪提出了兩種建立信心的方式以供選擇。

第一種方式呈現在第27 – 35節。這種方法是比較學術性的,專注於獲取知識。

步驟 1開始做實驗(27)

步驟 2將種子種下(28)

步驟 3勿擠出種子(28)

步驟 4觀察種子生長的情形(29)

結果:你會獲得知識(33)並且你的信心會處於休眠狀態(34)

這種學術方法的確能導致增強相信度,但卻無法導致增強信心。

在陳述過第一種獲得完全知識的方法後,阿爾瑪在第35和36節藉著說「你的知識尚未完全」,又再一次開始。雖然樹在第33節中已然開始成長,第37節中又再次提到樹「開始成長」,清楚表達這是第二個比喻。讓我們來看看這一過程當中的步驟。

步驟 1運用信心(36)

步驟 2播下種子(36)

步驟 3細心培植(37)

步驟 4不要疏忽(38)

結果:永生

在第二種方法中,我們並非以實驗存疑的態度,而是用信心來種下種子。我們不會像在第一種方法中那樣什麼都不做,只是觀察種子生長,反而是會像培育好種子(見證)般細心地栽培。。

這種以信心為根基的方式,其獎勵就是永生,比在實驗的方法中能獲得的知識要好得多。

 

解決方案

那麼我們要如何才能開始將我們文化中習慣的方式轉變成見證呢?

我有一些想法可供參考:

  • 精心挑選你在見證聚會中的用詞──有沒有比見證聚會更佳的場所可以改變我們對見證的看法?避免使用專注在是否相信的語詞,轉而使用專注在行為的語詞。 像是用「我的經驗是 … 」, 或者「當我 … 」。在講述故事時,把重點放在遵行福音對你的影響,而非你如何相信的過程。
  • 在主日學中強調行為──青少年學習資源「來跟從我」的課程,出色地強調了將教義運用在年輕人的日常生活當中。要能成功做到這點,需要強而有力的問題,以及持續的追蹤。當我們讓青少年授課時,他們往往不具備將原則運用在其他學生身上所需的技能。教師們應當隨時準備好將課程導入應用層面,就算他們本身沒有準備課程也是。作為學生,我們應該著眼於所呈現的教材要如何改變我們的行為,以及我們對此的評論。
  • 擇一見證,作為榜樣──一如往常,我們所具備最強而有力的武器,就是我們的榜樣。我們可以誠實面對我們的困惑,並同時選擇我們相信。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告訴了我們自己、我們的孩子、還有其他人,見證,是我們所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