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超級英雄電影時,孩子能學到許多好的事情───像是捍衛保護弱者、利用他們的才能幫助別人和奮不顧身為正義奮鬥,這些只是其中幾個好處。

楊百翰大學家庭生活系所教授,莎拉.可恩,決定研究學齡前的男孩和女孩們究竟從超級英雄的文化中學習到什麼,研究結果卻與我們看見的正面影響有些差距。

可恩說:「許多學齡前的孩子都很喜歡超級英雄,父母們也認為這樣的超級英雄文化會幫助他們的孩子捍衛他人,對同學更好。」「但我們的研究結果完全相反。孩子不但沒有學習到捍衛他人,反而學習了侵略行為。」

可恩發現那些常常與超級英雄文化接觸的孩子們,一年之後他們在肢體上和人際間都更具侵略性。可恩甚至發現這些孩子也較不會捍衛被霸凌的孩子,而且利社會行為也較少。

此研究於本周的兒童異常心理學特刊中出版。

 

為孩子在各種活動間取得平衡

去年春季,可恩主領了一個研究探討迪士尼的公主文化對幼童的影響,發現這些不變的刻板印象可能帶來破壞性的影響。這項研究得到國內和國外的媒體關注,也在社群媒體Facebook上帶來全球性的討論。

如同可恩對於公主文化的建議,她對超級英雄文化也有相同看法:這些發現不代表家長們必須將他們的孩子和超級英雄完全隔除。

「我要再次聲明,一切適當就好。」可恩說。「讓你的孩子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超級英雄可以是他們參與和接觸活動之一。」

這樣的研究結果給父母機會和孩子們討論。可恩說,不需要害怕點出孩子們使用的媒體的優缺點。

 

孩子的生活 很快樂可恩的理論談到孩子學習暴力行為,而非超級英雄的利社會行為的原因,是因為超級英雄媒體中的複雜性。大部分的超級英雄節目都不是為學齡前的孩子設計的,但現代研究也發現許多學齡前孩童還是固定的收看超級英雄媒體。這些節目包含了複雜的故事情節,而學齡期孩童沒有足夠的認知能力選擇節目內容中的道德價值。

可恩也談到收看這些暴力媒體,可能會對暴力敏感度降低。研究顯示出,暴露於暴力媒體之下會降低認知和情緒反應。對於出現在電視螢幕上、電腦,或平板螢幕上的被暴力對待的受害者的反應降低,可能與在學校或遊樂場時對被暴力對待的受害者缺發憐憫心有關。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包括240為孩童,由父母對孩子接觸的超級英雄文化程度評分。父母回答他們的孩子多常收看超級英雄媒體。個別面談的孩子也被要求指認出10位受歡迎的超級英雄,同時也指出他們最喜歡的超級英雄及理由。

對於孩子們最喜歡的超級英雄的為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訊:

各類超級英雄商品(26%),影像(20%),人物特徵(21%)。對於目前的研究的焦點,我們用子碼檢驗一切捍衛或暴力的內容。其中特別指出超級英雄的特徵的孩子中有10%談到超級英雄的捍衛能力:「因為他會發射網子並且救人。」這些喜愛超級英雄的孩子中有百分之二十提到某類的暴力行為。例如,「他很高大而且可以揍別人」或是「他生氣的時候會破壞東西」。有些較溫和,但有些也顯示了明顯的侵略行為。「因為他可以破壞所有的東西,他是個壞人,所以他才不管。」有個孩子說他最喜歡的超級英雄是美國隊長,「因為他可以殺人」。其餘的70%都是孩子對於超級英雄的正向能力回應:「因為他很高很大」和「因為他很酷而且會飛」。

共同研究的人包含的楊百翰大學教授蘿拉.史達克戴爾和大衛.尼爾森,及楊百翰大學研究生凱文.可立爾和李.艾斯,及林斐大學的珍妮佛.林德。

可恩有三個兒子,還有一個兒子再兩周後就會出生,她也在自己的家中看到超級英雄的影響力。

「在美國想要避免超級英雄文化幾乎不可能,」可恩說。「我現在三歲的兒子喜歡蜘蛛人,儘管他從沒看過蜘蛛人電影。他偶爾會裝扮成蜘蛛人,然後假裝射出蜘蛛網。這項研究的重點並非要禁止超級英雄的存在,因為超級英雄也可以是童年生活中有魔力且有趣的一部份。但是超級英雄文化可以被過度吸收,特別是當孩子在看電影或玩玩具時辨別英雄角色以及角色扮演等等。這項研究的重點是要平衡。就像我的兒子想假裝自己是艾莎公主,甚至大聲唱出『Let It Go』。重點就是尋找一個平衡點,與和孩子的溝通,表達超級英雄的正面影響。」

可恩在2016年於楊百翰大學的祈禱會中用了她對公主和超級英雄的研究與文化刻板印象和我們身為神的兒女的神聖的潛能做比較。

 

原始文章由BYU Media Relations所寫,在ldsmag.com張貼,標題為《BYU Study Finds Superhero Culture Magnifies Aggressive, Not Defending Behavi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