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善良親愛的丈夫告訴我,他已不再相信後期聖徒教會的教導。這是我從小長大的教會,他和他的媽媽在他年輕時加入教會,我們也在這個共同信奉的神之下宣示了結婚誓言。這並非突如其來地發生──我和波特曾慎重討論過我們不喜歡教會的某些部分,和一些較具爭議性的教會歷史和教義。對我來說,這些討論讓我們可以更全面地探索信仰。我非常鼓勵提出疑問,但我也深知教會領袖、教會歷史和教義都是不完美的。但對波特來說,他的世界比我的世界還要黑白分明,所以這些不完美的缺陷,讓他的信仰出現巨大的改變。這樣巨大的改變來自於他懷著熱情地信奉了這麼長的時間。這改變對我來說也很重大,因為我從沒想像過自己會嫁給一個不相信後期聖徒教義的教會成員。

我曾感到非常傷心難過。他不再相信教會為我和我未來的孩子帶來許多恐懼,而且令人難過的是,我承認,我擔心別人對我和他,和我未來的家庭的看法。現在想一想(雷點:人生仍舊很美好,我的婚姻還是很棒,我的永生沒有被摧毀),我承認當他不再穿著加門,偶爾口中散發咖啡香,而且無法參加我哥哥的聖殿婚禮時,我哭得很慘,現在回想起來我承認自己是有些愚蠢。我當時是被擊倒了,我花了一些時間為自己人生的某些面向默哀,但這些如今卻有了不同。我們好不容易振作起來,談論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事。現在,我覺得我已經準備好以更公開的方式(像是網路)來談論這個話題。

所以,以下我整理了在過去這幾年中,我希望有人告訴我的話,給那些正在經歷類似事件的人。

 

1. 你的人生沒有完蛋。你的婚姻沒有搞砸。你的永恆沒有被摧毀。

宗教信仰的轉變

我希望我能夠站在屋頂上,對那些配偶正在經歷信仰改變的人,大喊這些話。當我感到自我防備時,我也想這樣對其他人大喊。

在我和波特第一次討論他的改變過後的一個月,一個姊妹在教會演講時提到了她那「固執的前後期聖徒老公」。我看到她在走廊上,我試著以最微乎其微的方式(因為當時我只能如此看待此事)告訴她我很喜歡她的演講。噢對了,我老公也不再認為教會是真實的,你都怎麼面對這情況?她是我遇過(或發現過)唯一一個不會把非成員配偶和不積極後期聖徒配偶視為重大悲劇或是畏懼的人。

她聳聳肩微笑著(不是那種出於同情的微笑,這種微笑最糟糕了!)然後她說「你知道嗎,這真的沒有那麼嚴重。我是說,我有時候會想要和他在星期天時一起去滑雪,因為我喜歡滑雪,但這其實對我們的婚姻改變不大。」

這令我太驚訝了。

許多人認為那些「離開」教會的人都「跌入深淵」,而他們也會為這些選擇待在深淵中的人感到心碎。其實我理解。我也曾經這樣想過,但事實卻是:你當初嫁的那個人還是同一個人,而且如果愛存在過,那這愛應該還存在。沒錯,兩個人會因無法得到共識而起衝突,特別像信仰這麼重要的事(又特別像是信仰主導了你的生活,和你的後期聖徒身分一樣重要)。但婚姻的定義和聖約其實就是向對方的承諾,衝突和妥協都是承諾的一部份。而且老實說,95%的時間中都不會談論到教會。

組成那5%的不同世界觀,使我們難以做出選擇,卻該如何面對?

 

2. 尊重孕育尊重

教會中存在一種傾向:當談到過著對的生活時,都會有種得來不易的道德高尚。大部分的後期聖徒成員(包括我自己),都曾用很多時間在教會、教會成員家中、服務當中或在家中跪下祈禱尋求神的指引。我們都誠心投入時間和心思在信仰上,而這有時會讓人感覺我們以自我正義為傲,或讓你在配偶改變信仰時感到憤怒或背叛。我們談論真理時所用的有力字眼像是「知道」、「真理」,和「選擇權」。我想(我希望)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的行為,但就算當我們試著理解那些缺乏紀律/信心/尊重的人,(自行選擇你想要用的詞彙),當他們運用自己的選擇權來決定什麼是真實的時候,卻被潑了冷水,像是「你以後就會知道了,我以前也這樣懷疑。如果你沒有得到跟我一樣的答案,就繼續努力。你以後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這是不對的。

如果你真的相信選擇權和信心,以及救恩計畫教導關於個人生命旅程的重要性,你就更應該支持正在旅途中的配偶。而且,你不能為了安慰自己說這只是短暫的。也許你的配偶在未來會改變心意,但如果你因為他們可能會改變,且最後終會得到這紆尊絳貴的信仰,才給予你的愛,那說真的,這和你相信的選擇權和救恩計畫互相牴觸。所以我沒有很喜歡「不積極」這個詞,我也決定我不會說我的老公「離開教會」,他沒有離開,只是他和教會之間的關係變得不同了。

我很幸運地嫁給一個全力支持我,讓我當個100%的後期聖徒成員的老公。他有時會和我一起來教會,並鼓勵我做事工,他也支持我在教會中養育孩子。也許無論我做什麼他都會支持我,因為他一直都這麼支持、這麼好,但我真的覺得,如果只因為他和我的選擇不同,讓他感到羞愧並迫使他參加教會活動、一直和他爭論,或覺得他是個永恆的廢物,他可能就不會如此友善。

波特曾在一段時間中對教會感到憤怒。這對於那些曾深信不疑,但卻感到失望或被神及教會組織背叛的人來說是很正常的,這些對他來說都有重大的意義。註:無論你同不同意,這些都是真實的感受。讓你的配偶知道,無論如何你都會在他們身邊,這是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他們有你的陪伴──我是說,以最真實、最同理的心情陪伴──他們也會在乎你重視的一切。尊重他們,他們也會尊重你。

當然,這不表示衝突不存在。我們對許多話題還是無法達到共識,像是:什一奉獻、度假時要不要去教會、我同不同意家裡有台咖啡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接受,因為感覺怪怪的。我現在覺得可以,但是波特還是沒買)

*重要備註:我們兩個都還在摸索中。

 

3. 你不孤單。你會找到你的容身之處

宗教信仰的轉變

我遇到最讓我感到最挫敗的一件事就是,如果某些人或某些家庭和支會裡的人有些格格不入時,他們好像就顯得不足。當然,沒有人會這麼說,因為相反的,雖然有上千萬個引言或回應談及福音是給每一個人的,我們也不應該和那些感情好又有美麗、忠信的孩子的夫妻們相比。但我們卻常常這麼做,每個人這一生都曾這樣比較過。我們天生地想要融入,而且害怕自己與他人不同,像是:我來自這個家庭──這個家庭的小孩都參加教會唱詩班,而且都在聖殿結婚;我的父母約會時都會去聖殿;我們都很認真看待我們的事工(通常我們都因為自己是個好的演講者,對福音有很深刻的理解才當了教師……)。

所以當我發覺我的家庭並非如此時,我真的很傷心。有段時間我因此而感到自卑。直到我看看周遭的人有多少家庭和這個夢想中的家庭一樣。我告訴你,大部分的家庭都不是如此。但問題在於,沒有人談論這些事。我剛開始面對這個情況的那幾個月,我和另一位姊妹一起在女青年服務,她和我的情況很相像,但我們卻從未討論過這件事。從那時起我參加過的三個支會,我都會下意識地數著獨自來教會的人數,或支會當中有哪些人和其他人不同。每每都有過半以上的人,但卻沒有人談論這件事。

所以這個部落格文章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改變。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希望沒有人會注意到我的老公常常沒有來教會,又花了一年的時間,用模糊不清的方式,談論我那不相信後期聖徒教會的後期聖徒老公,我相信也沒有人發現。但現在我發覺如果我不談論這件事的話,我也成了問題的一部份。如何談論這件事也很重要,那位聳聳肩,微笑地談論她那固執的前後期聖徒老公的姊妹啟發了我。就像她一樣,我不想看到教會成員同情的眼神,只因我「陪他撐下去」而感到感動。相反地,我不要憐憫(誰需要?說真的)我不想要我的老公成為支會計畫名單的一員(他更不想要)。我想要他們看見他是多麼棒的一個人、丈夫,和父親。我想要那些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同的人,覺得自己可以有所不同。我想要像現在一樣正常的參加教會──沒有祕密、沒有羞愧,只有現實。現在我有了這些。對於那些改變信仰的人,大部分的後期聖徒成員都想自在地和你相處,他們不想讓你感覺被論斷或被排擠。我發現大部分的人,只是不知道如何反應或不知道說什麼來表達,你的靈性不會決定你必須多積極地參加教會聚會和活動。加上如果他們不知道,大部分的人也不會說什麼或做什麼。也許會看起來是論斷或排擠,但我向你保證不是。(通常不是😊)

如果網路上任何人正在經歷同樣的事想和我聊聊,我非常樂意。我不會拍拍你的肩告訴你事情一定有轉圜的餘地,但我會聆聽,然後告訴你沒關係。未來不會好轉(當他們回來的時候、你離婚再嫁給更可靠的人的時候,或你沒有選擇地離開的時候),因為不需要好轉,現在就夠了。只是你還不知道而已。

 

原始文章由Kami K’Bratten所寫,在kambam.blogspot.co.nz張貼,標題為《3 Things I’d like to tell people whose spouse (or loved one) has a change of fa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