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剛加入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常被稱摩爾門教)時,先知一再提倡要過未雨綢繆的生活,教會一再教導「 需要及想要 」的分別,當時我還懵懵懂懂分不清楚何謂「需要」、何謂「想要」。直到有一次教會開立一場十個信封的理財課程,才讓我正式劃分清楚何謂「需要」、何謂「想要」。
十個信封是將薪水劃分成十份,包括交通費、伙食費、醫療費、緊急儲蓄金、房租(貸款)、教育費等等,交通費必須劃分清楚可以搭公共交通還是騎車、亦或開車。倘若生活拮据,可能以搭公共交通、騎車為主;伙食費可以評估外食及自行帶便當的費用落差,總之,此方法幫助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及消費行為,哪些是生活及工作必需品,哪些是不需要的。再有錢的人,如果有無窮的慾望,不能管控收支,可能永遠是貧窮的。
區域七十員陳家庚長老說道:「我們知道,過未雨綢繆的生活這項原則早在舊約時代就已被教導;當時約瑟鼓勵埃及人在七個「豐」年儲存五榖,以因應之後要來的荒年(見創世記41:28-36)。」十二使徒定額組羅拔.海爾斯長老提醒我們:
「主要我們成為負責任和獨立自主的人(見教約78:14)。祂要我們過未雨綢繆的生活,是因為我們在過程中會變得負責任、慷慨、成熟及和善。我們越能自立,就越能幫助家人與他人。我們怎能在自己也感到飢餓時去照顧飢餓的人? 我們怎能在自己也缺乏知識時去授予他人知識? 我們怎能在自己缺乏信心時去建立他人的信心?」
未雨綢繆的生活是多方面的
過未雨綢繆的生活不光是儲存食物以備將來之需,也包括了生活的其他所有層面,像是接受良好的教育、持續的進步、財務及資源管理、家庭生產和儲藏、身體健康,以及社交、情緒和靈性力量。我們若能致力勤奮地在這些方面準備好自己,在面對未知的將來就能感到內心平安。
我個人面對「未雨綢繆的生活」,除了做好簡單的食物儲藏,大部份是努力在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論是屬靈還是屬世上。教會的慈助會提供良好生活上的教育,不論是教做小菜、麵包、種菜還是其他工作上技能;還有ERSC(教會為了成員的屬世準備,所成立的就業資源服務中心)課程,這些學習在教會外都需要付費才能上課。屬靈上,教會每週安排福研課程及每半年永恆婚姻班、每週的附屬組織課程,哪怕我在國外出差,也很努力要找尋到當地教會上課。感謝神讓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遍及各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找不到教會。另外,讓我深信不已這是真實的教會,是不論我在哪一個國家上課,所有的課程都是統一的,代表全世界週日的課程都是一樣的,這是做為聖徒最幸福的一件事。
我個人重視相同的價值觀,我沒辦法接受「生活困難」卻還可以看電影或是購物及逛街,這會讓自己陷入「想要」的慾望中。確實,在面對「生活困難」也需要休閒娛樂,但也可以有不花錢的休閒娛樂,爬山、賞桐花等等,只要做簡單的三明治及帶瓶水,還是可以有健康的休閒娛樂。我很感謝教會常常辦經濟實惠的旅遊休閒娛樂,100元的露營、免費的家庭晚會、30元的北美館活動、50元的滿月圓烤肉活動等等,這些都是省錢的活動,只要願意每一個人都可以參加,為什麼要花大錢才能享受到休閒娛樂呢?
教會提供我們學習的環境及觀念,讓我們可以改變不良的消費行為及心態,清楚分辨清楚何謂「需要」、何謂「想要」。但是行動還是必須靠自己及家庭共同努力,共勉之。
台灣台北 黃湘雯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