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與同性婚姻是既複雜又敏感,也經常是眾說紛紜的問題,這問題直接觸及人性最深的情感──我們對神與祂的律法的信仰、我們的身分、我們的關係與家庭,以及我們今生與來生的喜樂。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有的時候被稱為摩爾門教會──發表了以下聲明:

有些問題會更觸動情緒或更敏感。這複雜的問題觸及我們最關心的事:我們基本的人性、我們的關係與家庭、我們的身分與神的子女的潛能、我們如何對待彼此,以及身為基督的門徒的意義。

同性吸引的經驗對許多人來說是很複雜的現實。吸引本身並不是罪,但是去行動就是罪。雖然每個人並沒有選擇這種吸引力,他們卻能選擇如何對它回應。懷著愛與了解,本教會關心所有神的子女,包括我們同性戀的弟兄姊妹。

 

同性戀者也是神的兒女

在耶穌基督的教會當中,那些正為同性吸引掙扎卻沒有實踐的人,渴望在耶穌基督的福音中享受門徒身分與活動。因此,對那些服從並以神的誡命生活的人,是有可能受到同性吸引,卻也同時是忠信的後期聖徒的。耶穌基督的教會給了那些受到同性吸引的人一則信息:

你們是神的兒子或女兒,我們也以充滿溫暖與愛的新了解你們。儘管你們受到同性的吸引,但是你仍然能夠在今生當中享有快樂、擁有道德清白的生活、在教會當中做有意義的服務、與你們的聖徒弟兄姊妹們享受完全的門徒身分。

雖然這個問題有很多的誤會與不同的意見,但是有件事是清楚的:這個問題的雙方一同努力,達成協議、互相了解並對彼此擁有同理心的時候已經來到。十二使徒定額組的羅素.培勒長老曾說:

有時候我們必須同意彼此會有不同的意見,不過這不需要在爭執中進行。我們可以,也應該在社區中用一種客氣、尊重、彬彬有禮的態度共事。(《接納的教義》,2001年10月,總會成員大會)

在我們所談到的同性吸引、同性婚姻與秉持傳統婚姻價值的複雜問題上,沒有其他事情比這更重要的了。耶穌基督教會的信息中寫道:

從公共關係的觀點來看,對教會而言,接受同性戀行為是比較輕鬆的。但是我們不能這麼做,因為神的律法不是我們能改變的。以教會的立場來說,道德正確的事情是不容改變的。但是會改變的──以及需要改變的──是當教會成員與他們的家人面對同性吸引時,幫助他們在其他教會成員之間,或在別的地方心思細膩地且感同身受地回應這個問題。[1]

 

我們的律法由神決定

耶穌基督的教會對於同性吸引與婚姻已明確表達其立場:

性行為應當只發生在一男一女之間的婚姻當中。然而,那從不應當被用來做為刻薄的藉口。……本教會將同性吸引與同性行為之間做了區別。懷有對同性的好感並非罪惡,參與同性行為則違反了「教義原則,根據神聖經文……一男一女之間的婚姻是創造者為祂的兒女永恆命運所定的計畫中的必要部分。」[2]

耶穌基督的使徒,達林.鄔克司長老說過:

對後期聖徒來說,神的誡命乃奠基於神為祂兒女所定的計畫--偉大的救恩計畫,且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這項計畫有時又稱為「偉大的幸福計畫」(阿爾瑪書42:8)。它闡明了我們的起源和身為兒女的命運--指出了我們從哪裡來,為什麼來到世上,又將往哪裡去。救恩計畫闡明了創造的目的、今生的各種情況,包括神的誡命、需要有一位救主,以及家庭在今生和永恆中的重要作用。……

認識到神為祂兒女所定的計畫,使得後期聖徒對婚姻與家庭懷著獨特的觀點。我們以重視家庭而知名,這是正確的。我們的神學始於天上的雙親,我們最高的願望是獲得完整的永恆超升。我們知道這只有在家庭關係中才有可能達到。我們知道,一男一女間的婚姻是達成神的計畫所必要的。唯有這樣的婚姻才能為人類的誕生提供神所認可的環境,並使家庭成員為永生作好準備。我們視婚姻及養育兒女為神計畫中的一部分,也是有機會這樣做的人的神聖責任。我們相信,無論天上地下,最重要的寶藏都是我們的孩子和我們的後裔。(《不可有別的神》,2013年十月,總會成員大會)

耶穌基督的教會中的道德準則一直都是──也將會是──婚前保有性的貞潔,婚後則是完全的忠貞。婚姻是一男一女之間的。耶穌基督的使徒,培道.潘長老解釋:

對少數人來說,男人被男人吸引,或者女人被女人吸引似乎是一股強大的誘惑。經文坦率地譴責那些人「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羅馬書1:24,27),或是「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羅馬書1:26)。……

有人向立法機構施壓,使這違反常理的行為得以合法化。神律法所禁止的事是絕不可能正確的(利未記18:22;哥林多前書6:9;提摩太前書1:9-10)。(《「你們是神的殿」》,2000年十月,總會成員大會)

 

彼此相愛

當救主被問到哪個誡命是最大的,祂回答:「愛神。」然後耶穌說第二個就是要彼此相愛。在所有救主做過與教導的事當中,祂對每個人都展現了愛、仁慈與憐憫。救主所說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之所以充滿力量,是因為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彼此並不和睦。猶太人恨撒瑪利亞人,是因為撒瑪利亞人不再信仰以色列的宗教。撒瑪利亞人對猶太人生氣與懷恨在心,是因為猶太人沒有讓撒瑪利亞人幫助他們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的聖殿。雙方都很生氣,也都對彼此懷恨在心。

這是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的故事背景。隨著故事發展,有個男人被搶劫了,他被打成重傷並被遺棄在路旁等死。一位祭司看到這位受傷的人卻棄之不理。一位利未人,同樣也是有信仰的人,也做了同樣的事。但是當一位撒瑪利亞人看見這位男子,便「動了慈心」。這位撒瑪利亞人為他包紮傷口,並將這位陌生人放在他的座騎上,帶他到了一間旅館,使這位猶太人得以受到照顧。當撒瑪利亞人離開的時候,他付給了旅館主人一些錢,請他照顧這名猶太人,並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路加福音10:25-37)

這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兩個文化與信仰觀點截然不同的人──為對於同性婚姻問題上意見分歧的我們雙方,提供了一個概念──要懷著愛、仁慈與憐憫。事實上,耶穌基督的使徒,昆丁‧柯克曾說:

這世界上許多人都懷著戒心和怒氣彼此相待。雖然我們了解這些感受,但我們的言談仍應當誠懇有禮,也應當謙和恭敬地與人互動。而我們在意見不同時,更應如此。……我們在與他人意見不同時所表現的行為舉止,在在反映出了我們的為人和我們是否真正跟隨救主。與人意見不同並無不妥,但若因此表現野蠻粗魯,那就不適宜了。(《我們跟隨耶穌基督》,2010年四月,總會成員大會)

耶穌基督的使徒,潘長老說:

我們瞭解為何有些人覺得我們在排斥他們,那不是真的。我們排斥的不是人,而是那些不道德的行為。我們不可能排斥你們,因為你們是神的兒女。我們不會排斥你們,因為我們愛你們。(《「你們是神的殿」》,2000年十月,總會成員大會)

所有人的目標應當是和平地共存,尊重彼此擁有的權利與信仰……特別是包容那些與我們意見不同的人。

 

自制是我們塵世生命的試驗

download有些人可能會想:「為什麼要限制性行為呢?如果一個人受到同性吸引,表達他們的感受會造成任何傷害嗎?」耶穌基督教會的會長,多馬.孟蓀會長對此做了簡單卻有力的解釋:「我們是在經歷人類體驗的神靈。」

這是什麼意思?我們是天父真正的靈體兒女。祂差遣我們來到地球上是為了要試驗我們──那就是幸福計畫,如同鄔克司長老所說的。塵世生命的考驗是:看看我們是否會跟隨救主耶穌基督,不論發生什麼事,在所有事情上遵守神的誡命。不論我們面對的誘惑為何、其他人對我們做了什麼,或我們的渴望、衝動或慾望為何──我們是否會跟隨救主並遵守祂的誡命呢?我們會讓我們的靈魂主導我們的身體,或是我們會讓肉慾、自私、「自然」的慾望掌控我們的靈魂呢?若我們變得像我們的救主一樣,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是「經歷人類體驗的神靈」。因此,我們都是屬靈的人物,在天父──所有靈魂的父親──所設的界線內學習控制我們獲得的身體。這是真正的喜樂唯一的來源。

我們從初生嬰兒開始學習控制我們的身體,我們那時除了眼睛以外,無法控制其他地方。我記得當我看著我第一個孩子試著控制自己的身體的時候。當他終於能夠拍手的時候,他興奮極了!我看著他先專注一隻手,然後另一隻手,然後將兩手連在一條線上,這樣兩隻手才能合在一起。他對他終於完成這個任務的時候為自己感到非常驕傲!然後他努力控制動作,一直到他能夠隨意動他的手。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孩子眼中,努力得到控制他的小身體的決心。我幾乎能看見他的思考過程:「我需要把這隻手放在這裡。好。現在另一隻手。快到了……就差一點點……成功!」

但是學習控制我們的動作只是開始而已。接著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我們的大小便,然後精進精細動作。接著這個過程繼續。最終的目標,是要以主的方式──而非世界的方式──掌控我們的身體。這代表了將我們的慾望、渴望與情慾控制在主為我們設立的界線與準則之內。

耶穌基督的使徒,羅素.納爾遜長老教導:

自制力是一項關鍵的靈性品格,也就是有力量用理智去約束慾望。自制力能建立強烈的良知。在你陷入困難和受到誘惑、試探的處境時,良知就會決定做出何種道德反應。禁食會幫助你的靈培養出駕馭身體慾望的力量。禁食也會讓你更容易得到上天的協助,因為禁食會增強祈禱的力量。為何需要自制力呢?神賦予我們想得到滋養和愛的強烈慾望,這兩者是讓人類家族能延續下去的要素。我們若在神的律法所定的範圍內控制自己的慾望,就能享有更長的壽命、更多的愛,以及無比的喜悅。

正因為如此,引誘人遠離神的幸福計畫的最大誘惑,就是去誤用神所賜予的基本慾望。(《關乎永恆的決定》,2013年十月,總會成員大會)

但是我們一定要控制這些慾望。那也是天父的救恩計畫中包含無限的贖罪的原因。我們透過耶穌基督的贖罪找到幫助、力量與能力,克服我們的弱點與誘惑,以及控制我們渴望、慾望與情慾的能力。我們是學習控制我們骨肉凡軀的屬靈人物。

 

你真正的身分為何?

同性吸引之所以會是如此敏感的問題的原因之一──特別是對那些為此掙扎的人──是因為那是他們的一部份。性向是一個人的核心身分。但是那並不是唯一,那也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我們所有人最重要的身分,是我們是慈愛天父的兒女。耶穌基督的使徒,傑佛瑞.賀倫長老,對那些為同性吸引掙扎的耶穌基督教會的成員說:

當你只以對性的感受來認定你自己時,你錯待了你自己。那並不是你唯一的特質,所以不要放太多注意力在那方面。你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神的兒女,祂也愛你。(《幫助為同性吸引掙扎的人》,2007年十月,旌旗)

若我們的身分以我們屬靈的傳承開始,也就是我們繼承慈愛天父的神聖潛能,我們就能將我們的身分與行為按照優先順序排好。但是那並不代表生命會變得比較容易。賀倫長老教導:

由於不同的因素,不一定每個人都有婚姻與孩子。也許婚姻不是信手捻來的。也許有了婚姻後,可能無法生育。或是可能對異性沒有興趣。不論原因為何,只要我們保持純潔與忠信,神豐滿的祝福一定會給祂所有的孩子。透過實踐信心、個人努力,並且依靠贖罪的力量,有些人也許會在塵世生命時解決同性吸引的問題,並結婚。但是其他人則有可能無法在今生當中脫離同性吸引的困擾。

身為教會成員、家人與朋友,我們需要認清那些受到同性吸引的人正面對某些獨特的限制,使他們無法表達他們的感受。雖然同性吸引確實存在,但是一定不可以因此吸引力而有肉體上的表現。沒有人能將肉慾的渴望賦予不道德權利。這種感覺會很強烈,但是永遠不足以剝奪任何人選擇配稱生活的自由。

請容我說明清楚,吸引力也許令人困擾,但是那並不是使一個人不配稱的原因。……若你不屈服於誘惑,你就沒有違誡。(《幫助為同性吸引掙扎的人》,2007年十月,旌旗)

 

福音是希望的信息

耶穌基督的福音是希望的信息。對救主有希望,也對祂對我們的愛有希望。透過祂的恩典與贖罪而來的希望,所有事情到最後都會回到正軌。對所有問題的回答是一樣的:歸向救主與祂的教導,祂會差遣聖靈,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幫助我們。賀倫長老說道:

想想從園藝的經驗學到的原則。有人說,若我們在花園中撒下好的種子,之後就不太需要鋤地。同樣地,若我們將生活當中充滿靈性的滋養,我們就更容易控制我們的傾向。我們耶需要在家中創造正面積極的環境,好讓聖靈能充滿家中。一個正面積極的環境包括了不斷的私下與公開的崇拜、祈禱、禁食、經文研讀、服務,以及讓自己處在振奮人心的對話、音樂、文章與其他媒體當中。

同樣的環境也延伸至教會中的經驗。有些受到同性吸引的人有尚未解決的恐懼,即使沒有蓄意的冒犯,他們仍覺得在教會中受到冒犯。另一方面,有些成員排斥那些和他們不一樣的人。當我們的行為或言語使某人不願繼續成為教會的成員時,我們就辜負了他們,也辜負了神。當我們接納每位成員,並在服務中鞏固彼此時,教會將會更加強壯。(《幫助為同性吸引掙扎的人》,2007年十月,旌旗)

摩門教相信要對神有信心當我們專注在救主與祂的愛與教導的時候,凡事都會井然有序。當我們失去焦點,我們就失去了我們的地位。聖經教導關於古代使徒,彼得的故事。彼得在海中的船上,耶穌在水上向他們走來。彼得對救主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救主對他說:「你來吧!」於是彼得走出船,並在水上行走。但是當彼得失去對救主的專注,並開始注意到海上的波浪時,他開始下沉。這個故事的教導很簡單:我們永遠不能失去對救主的專注。只要我們願意,救主能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行奇蹟。(馬太福音14:25-32)不論我們的問題為何,不論我們的痛苦為何,這是真的。賀倫長老如此談到此聖經故事:

正是因為我對生命中的風暴有完全且直接的了解,我見證神的愛與救主的力量能平息風暴。總是要記住,在那個聖經故事當中,祂也站在水上,祂與那些最新、最年輕也最害怕的人憶起面對風暴中最糟的時刻。只有一個人能對抗那令人不安的海浪,祂切切實實靠訴我們──以及海──要「鎮靜」。只有一個人接受了完全的不幸,能夠切切實實告訴我們「放心吧!」這些忠告不是喜孜孜地談論正面思考的力量,儘管世界也很需要正面思考。不,基督比其他所有的人都清楚生命的考驗會非常深,若我們為考驗掙扎,也不代表我們是膚淺的人。但是主並不使用花言巧語,祂斥責沒有信心的人,祂也為悲觀感嘆。祂期許我們,要相信!(《幫助為同性吸引掙扎的人》,2007年十月,旌旗)

 希望是當我們在生命中掙扎的時候有力的同盟。耶穌基督的教會發起了一個稱為《摩爾門成員與同志(Mormons and Gays)》的網站,解釋教會在同性吸引這方面的立場。這個網站也述說那些為此問題掙扎的人,與他們所愛的人的希望的故事。其中一個人說:

希望提升我們、使我們不斷向前、期待相信事情會好轉;相信即使現在情況不好,也會好轉,而即使現在事情一切順利,也將會變得更好。但是最後,對神的應許希望,有比這個世界更好的世界的希望,在那裡所有錯事都會變得正確。而那就是我們能夠,也應該尋求的事。

另一個人說道:

人們經常希望他們不需要面對這件事、不要再為這件事煩惱、這件事會自動消失。當我看見人們希望友誼,或是希望能去聖殿,或是他們希望感受聖靈,而他們就朝那個方向前進,朝向神的方向,並且朝向更多希望的方向前進。那就是我看見人們成功的地方。

賀倫長老說了一位年輕父親的故事,他努力帶著他的家庭到美國的另一邊,但是他們的車在高速公路上拋錨了。賀倫長老給那位年輕父親──也就是他自己──的信息,和給我們的信息是一樣的:

不要放棄,孩子。不可以放棄。你要不斷前進。你要不斷嘗試。在前方有援助與喜樂──非常非常多──至今已三十年,我仍在細數我的祝福。你要抬起頭來。最後都會沒問題的。信賴神,並相信好事會來到。」《幫助為同性吸引掙扎的人》,2007年十月,旌旗)

這個信息適用於我們所有人──不論我們的考驗為何。若我們專注於我們的舊主耶穌基督,最後都會有希望的。當我們將救主的教導──真誠的愛、憐憫與仁慈──運用在我們的時代中的緊張問題時,即使意見分歧,但我們能夠攜手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