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終,佳節將至,家家戶戶張羅年節用品,做好除舊佈新的準備,「春聯」為其中必不可少之物。新紅的春聯紙配上一手好書法,貼在門楣門框上,喜氣又吉利,也為歲末的寒冷添了暖和的顏色。

 

傳統習俗的來源

貼春聯的習俗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時人奉兩位神話人物「神荼」和「鬱壘」為降鬼大神,在桃符(就是桃木做的板子)上寫上他們的名字或畫上他們的形象,掛在雙扇的門面,作為驅凶避邪之用。一直到五代,後蜀國君孟昶一時興起,覺得桃符太單調,才改用題句的方式取代之;當時他親筆提的句子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成為歷史上第一幅春聯,至今仍常見。

有趣的是,類似的傳統在更早的古埃及就已發生,在舊約出埃及記裡,耶和華擊殺埃及境內一切長子和頭生的牲畜,為救以色列人脫離奴役。那時神曉諭摩西吩咐以色列民將頭生羔羊的血塗在門楣門框上,如此夜晚來到,毀滅天使就會「越過」那些家家戶戶,不殺害他們,這就是「逾越節」的由來。

 

春聯與逾越節的關係

舊約故事看春聯意義

古代中國和埃及並無往來之紀錄,如此傳統是否有承襲之因也無從得證,但其用意之類似、做法之相仿,叫我們相信神的啟示是傳給世界萬民的。身為基督徒,在歡慶新年的同時,也可以「以此類比」紀念遠祖以色列民的信心以及神拯救他們脫離苦難的大能和慈悲。

羔羊是舊約時代的祭物,頭生的羔羊被用來象徵耶穌基督,因祂是神的獨身子,純潔無瑕,所以能替我們贖罪。從這角度來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耶和華要命以色列民塗羊血在門邊,或許我們可以說:是贖罪之血讓主的人民「越過」毀滅,是贖罪之血「保全」他們的性命,是贖罪之血使他們「戰勝」法老的權威,脫離奴役成為自由的大族。

而塗血的動作無疑是信心的展現,對於贖罪功效的「應用」,這樣的應用也成為一種「識別」,使他們有別於埃及人,增強作為以色列民和基督徒的身分認同,在心思和行為上都聚集起來。值得注意的是,「門」是自家與外界的分隔物,是房子也是家庭的標誌:入了門就是我家,出了門就是外面。有些人在門上懸掛個性化的飾物來表示主人的喜好,有些人在門牌上放該家姓氏以樹立傳承,有些人立功績匾額、職稱頭銜在門外來顯示社經地位,看來門作為「門面」,是對內的認同,也是對外的形象。以色列民將基督之血塗在門框門楣上,即是以基督為喜好、以基督為傳承、以基督為榮的具體象徵。

 

屬於自己的生活模式

我常看到成員家庭在門外張貼基督的畫像、歸信的照片、「任何成功都不能彌補家庭的失敗」小標籤,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他們家,邀人吃飯作客時特別方便,當然更重要的,是門裡面屬基督的生活模式。

佳節將至,在買賣的各種忙碌中,吉祥如意的氣氛裡,願我們真的用基督的血來光耀門楣,使我們的家成為聖靈的住所,也讓我們的靈魂得以藉其贖罪恩典「除舊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