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中,我經常與對教會有疑問和關注教會的人互動。有時,這些人只是單純對某個議題感到好奇,而有時,則是深陷於困擾中。很多人在找到他們的疑問的答案之後,都表達了感謝之意,並感到如釋重負。

不幸的是,仍然有一些人,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就是沒辦法找到答案, 並因此極為傷心。

有時,這些人變成只想找人吵架的後期聖徒反對者,而他們最初所提的疑問,只不過是一種手段罷了。但令人痛心的是,當原本堅定不移的教會成員,發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議題,而後,這些議題一個又一個接踵而至,層出不窮。最後他們可能就會在教會裡,找到真實的或想像的問題。

他們可能會在教會歷史中,找到真實的或想像的問題,或是找到教會體系或領袖的缺失,然後他們會加以指責。在獲得回應後,他們又轉移到另一個不同的議題,並持續深究。當他們這麼做時,他們的信心開始減弱,如果他們繼續尋找教會及領袖的過錯,最終會離開教會。

約瑟.斯密曾經說過:

「那站起來指責別人,對本教會吹毛求疵,說教會領袖們走上歧途卻稱自己為正義的人,我們可以很確定地知道,那個人正走在叛教的大路上,如果他不悔改,一定會叛教,就像神活著一樣的確實。」1

這個過程讓我想起了螞蟻的比喻,是一個我從歷史學家克勞迪婭.布殊曼 2  那裡聽來的有關於一個波里尼西亞女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螞蟻的比喻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們住在一個村莊裡,那裡沒有冷藏冷凍的設備,家徒四壁。我的爺爺,當他有錢時,會買一條麵包。我們會在地上舖一條桌巾,然後坐在上面吃。因為我們沒辦法把麵包存放在冰箱中或盒子裡,所以我們吃了其中一些後,就會把麵包放在布上,包起來,放在露兜樹葉編織的籃子裡。

籃子的兩端綁著繩子,我們會把籃子掛到家裡的橫樑上,讓籃子遠離地面,也遠離螞蟻。前提是,我們的速度必須在螞蟻爬進去之前,就把麵包包好。

在教會中挑錯-螞蟻的比喻 因為有時爺爺會對我們說:「快點去包!」我跟表哥會回說:「好,好 … 我們會把麵包收好。」,但其實我們跑去玩了,把麵包丟在那裡。之後才會想起我們需要把麵包收好!所以我們就過來把麵包包起來,並把它掛好。但我們忘記螞蟻早就已經爬進去了。

隔天早上,爺爺會叫我們把麵包拿下來。之後,我們全都會圍坐在一起。壺中的水已煮沸,茶已倒入杯中。接下來就輪到切麵包了。麵包一切開之後,螞蟻就跟著從麵包裡掉出來!

所以我在拿到我的那塊麵包時會驚叫:「哦,不!」。我會在地板上猛敲那塊麵包,讓螞蟻跑出來。我真不知道我的表哥和爺爺是怎麼吃得下他們的麵包,但我就是坐在那裡,在地上狂敲麵包。我越敲,就有越多的螞蟻跑出來!然後,螞蟻會爬上我的手、我的腿,我會開始用力把牠們撥掉,並且到處跳來跳去。

爺爺會說:「把麵包浸在你的茶裡!」我會說:「但這樣還是有螞蟻呀!我會死掉的!」而爺爺會說:「不,不──只要把麵包浸在你的茶裡。這樣螞蟻就會死掉,而你根本不會有事。這樣做對你有好處。相信我!看到了嗎?」然後他會把他的麵包浸在茶裡,吃掉麵包,然後說:「看到了嗎?我還活著。」所以我想,他肯定是對的。因此,我也把我的麵包浸在茶裡,然後把它吃掉。儘管我還是想把螞蟻都挑出來。

然後,我爺爺會說,你就算花一整天也沒辦法把螞蟻全挑出來。那裡面還藏著那麼多。而當你在麵包裡挑螞蟻時,你每挑出一隻螞蟻,同時也會撥掉一小塊麵包。所以一整天下來,你就沒有麵包可以吃了。然後你會肚子餓,因為沒有麵包可以吃,上學也會遲到。每天早上他都會這麼說。後來我終於明白,我最好還是把麵包浸在茶裡,然後吃掉。

幾年後,在一場聖餐聚會中,我終於明白了其中蘊含的深意。爺爺教導我,螞蟻對我有好處。我想通了,那是天父試著告訴我,在我們的生活中,我的丈夫可能是就是那塊麵包。

當我眼睛專注於他所犯的每個微小錯誤,把它挑出來,一個一個挑出來,一整天下來,我的丈夫變得一無是處,因為我已經挑剔出他所有的缺點:他把襪子或內衣亂丟在地上,而且還不洗碗。

我腦海中每浮現一件他犯下的微小錯誤,就像是我在麵包裡挑螞蟻一樣。一整天下來,我的丈夫早已變得一無是處,因為我在挑剔糾正那些微小錯誤的同時,也把他啃蝕掉了。

但是爺爺告訴我,要把有螞蟻的麵包浸在茶裡,因為這樣對你有好處 … 好吧,如果我把一切我認為是錯誤的或不好的,都交給救主,那麼我就能把一切都交託給祂,放手,浸在祂的寶血和祂的贖罪裡,然後,一切都會好轉的。

當爺爺說有螞蟻的麵包對你是有好處的,那是真的。我最好放手,別再挑剔別人,甚至也包括自己。我有時會不滿意我的面貌或是體重。但那是因為我專注在那些小地方,而非放眼全局,於是我輸掉了我的人生,和生命的課題,並且虛度了我的光陰。

就像我爺爺說的,我把那麼多的螞蟻挑出來,以致錯過了學校,我們如果吹毛求疵,也會錯過我們的生活。今生我們來到這裡學習,那就是我的重心所在。如果我挑剔所有的小細節,只會讓我錯過重點。

這個教訓對我真可謂是當頭棒喝。從此之後我時刻記得這個有關贖罪真實含意的有力教訓。為了達到贖罪的效用,首先我自己必須運用它,特別是對我身邊親近的人,特別是對我自己的丈夫。

如果我想要贖罪在他身上發揮作用,那麼首先我需要它先在我身上發揮功效,也就是寬恕。如果我不能寬恕自己或他人,那麼天父就無法真正寬恕我,因為如果我不寬恕他人的話,會有更大的罪留在我身上。至於如何看待他人,我也深有同感,不要挑出別人或是自己的螞蟻,。因為當我這麼做時,我也挑走了某些對我而言重要的,或是對我有好處的東西。

 

深深沉浸於贖罪之中

我認為這位女士在領受聖餐時,獲得了這些特殊的見解,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我能夠想像她手裡拿著聖餐的麵包,心裡想著螞蟻的比喻,提醒她想起了自己的錯誤,和他人的過錯。當她舉起聖餐的水杯時,我在想她是否還記得要將螞蟻浸在杯裡,並思考我們要如何才能將我們的罪、煩惱和缺點,都浸在贖罪的寶血裡。

當我們展現我們樂意接受基督為我們所做的犧牲之後,所有的問題和弱點並不會就此突然消失無蹤。然而,如果我們信賴基督,我們在自己和他人身上所面臨的問題,會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我們確信,神「必使軟弱的東西變成堅強」(以帖書12:27)。

就這一點而言,我很喜歡她所說的,螞蟻對你是有好處的。3 當我們規劃未來時,我們很可能會想像一個沒有煩惱、挑戰或痛苦掙扎的生活。但是,如果我們的一生未曾經歷過對立,我們就無法體驗,能幫助我們變成像神那樣所需的成長。 (見尼腓二書2:11 – 13)

在教會歷史中或教會領袖身上,要找到可以困擾我們的地方,其實並不難。然而,就像賀倫長老注意到的:「除了祂唯一完美的獨生子是個例外,神的合作夥伴就只有一群不完美的人。祂必定對此沮喪不已,但祂欣然面對。我們也當如此。」4

況且,在教會裡挑錯,我們會毀掉別人在福音中所獲得的經驗。在社群媒體和福音教義班裡出現的批評言論,會導致粉碎別人的信心。網路社群表面上是讓人們藉由分享在教會的煩惱,而找到慰藉的論壇,但最終卻會粉碎參與者的信心,因為他們強調教會歷史的負面部分,並聚焦於教會領袖的缺點。

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盲從」。反之,我們必須瞭解,今生充滿著障礙和挑戰,不僅對我們如此,對我們的領袖也是。我們來到這個地球的其中兩個主要原因,就是接受考驗,及獲取經驗。5 這對教會的領袖和對我們而言,都是一樣的。我們的挑戰就是要接受考驗,從中成長。嚐過悲傷,才能真正懂得快樂。(見摩西書6:55)。

然而,如果我們把教會和領袖困擾我們的每一件小事都挑出來,我們可能會發現,能讓我們開心的事所剩無幾。正如小女孩被教導的一樣,要把她的麵包浸入水中來殺死螞蟻,我們也應該將我們的考驗,沉浸在基督純正的愛當中。我們應當運用耐心、寬恕、謙卑和信心。如果我們這麼做,我們在教會的經驗會被滋養、維護,最後,獲得提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教會史》, 3:385 ;摘自約瑟.斯密於 1839 年 7 月 2 日在愛阿華州蒙特羅絲的講道;惠福.伍和威拉.理查報導。

2. 本故事未經發表,收錄在《克萊蒙特摩爾門教口述歷史集》,編號123,克萊蒙特圖書館特別珍藏,特經許可在此使用。標點符號部分,及為了使文意清晰易懂,故事經過編輯。

3. 出乎意料的是,許多種類的螞蟻真的具備營養價值。舉例來說,蟻科螞蟻「營養豐富、廣受歡迎、促進生長、增強免疫力,並提供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食用昆蟲的營養價值》,77頁)

4. 傑佛瑞.賀倫長老,《主啊,我信》,2013年4月,總會成員大會。

5. 「當在談話中被問到:「為什麼人類會被獨自留下,經常傷心?為什麼神沒有總是站在人類的身邊,促進人類全體的福祉,或至少為了祂的聖徒這麼做?為什麼神不替人類做所有的事?」百翰.楊會長的回答是,人的神聖命運就是需要獲取個人經驗,並透過實踐學習「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 看看我們的行為,我們是否會「為了神」 — 以及建立我們自己的資源。這樣的經驗會教導我們成為「黑暗中的正義使者 – 成為神的朋友」(《百翰.楊辦公室日誌》,1857年1月28日)。」尼爾.安德森長老引述,《溫和地順從命運》,《楊百翰大學信心的講道》,1982年9月。

 

原始文章:Picking Away at the Church: The Parable of the Ants,作者: Steve Densley, 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