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致力追求永恆家庭的宗教來說,離婚是一道難題。我不會假裝自己是這個主題的專家,但我確實遇過不少離過婚的教會成員,包括我的丈夫。
在我自己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讓我完全同意雷娜·亞伯圖姐妹所說的:「我目睹了擁有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在神的事工、他們的家庭、在教會中和社區中所帶來的獨特且重要的影響。」(非官方翻譯)
特別是在我的生活中,我與經歷過離婚的教會成員的相處,一直以來特別在我的生活中為我帶來正面的影響,以及為我的信心帶來祝福。以下是幾個具體的例子:
卸下心房且不論斷的建議
很有趣的是,我發現離過婚的教會成員經常成為他人尋求建議的好對象。為什麼?我的直覺是:他們很明顯地並沒有過著所謂「模範後期聖徒的生活」。因此我們會比較願意對他們敞開心胸。
我看過一些離過婚的忠信弟兄為正在經歷離婚的男士提供幫助與建議,並讓他們在這段黑暗時期感受到希望。我認識另外一位離過婚的成員,他/她時常被邀請去與全國正在經歷離婚的教會成員,以及他們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來進行一對一的協助。
我們也並不只有在尋求離婚建議時才去找那些離過婚的成員。
「大家都會去找我那已經離婚三十幾年的母親討論各種事,」一位猶他州的成員這麼說。
「他們知道我母親會很有同理心,而且不會用論斷的方式對待他們。」
我們塵世生活的目的就是要獲得經驗,離婚也是經驗的一種。
看見遠超過標籤所能定義的價值
我從朋友身上學到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我們每一個人的價值遠超過偶爾被貼上的標籤。
回想起我與一位姐妹之間日與俱增的情誼,她非常地熱情、幽默風趣、才華洋溢,是一位靈性上的巨人,事業有成,同時也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和祖母。經過了了一段時間我才知道她離婚了,然後,我請她告訴我更多關於她的故事。
原來她已經離婚幾十年了。但身為一個年輕的單親媽媽,她除了搬家搬過好幾個州之外,也讓自己從研究所畢業,同時還能夠足以供養她的家庭。她經歷了多采多姿的歷險,也克服了人生中的許多難題,這些經驗讓她成為了一位優秀的諮商者,以及最棒的經驗分享者。她的價值遠超出於她身為離婚婦女的身份!
前任的總會慈助會諮理雪倫·尤班克寫道:
「在塵世生活中,人們將我們貼上標籤並將我們分門別類——單身、奈及利亞人、返鄉傳教士、現代汽車的司機⋯⋯。各式各樣的種類幾乎難以理解,但從永恆的角度來看這些類別,幾乎毫無意義。總會會長團第一諮理的達林.鄔克司會長最近教導我們,有意義的標籤只有一個:『我們每個人都是神的孩子,有獲得永生的潛能。其他任何標籤,包括職業、種族、生理特徵或是榮譽,從永恆的角度看,都是短暫且微不足道的。』神的確『一視同仁』(使徒行傳10:34,同時見阿爾瑪書1:30)了解這項真理幫助我知道我的永恆目標。我是帶著長久的經驗和才能,以及屬於我個人特定的使命來到這世上。我的大目標與任何人一樣,即獲得經驗、悔改與寬恕、獲得教儀,以及為他人服務。然而,我的小目標則是屬於特別我個人且神聖計畫的一部分。如果我盡力遵守聖約的話,我現在過的生活就會是那神聖計畫的一部分。我想要尊重主賜予我的生命,這生命並不是因為我不夠好而給我的懲罰。」(非官方翻譯)
重點整理:我們遠比被貼上的標籤和身處的情況還要來的有價值。
「留下來」的靈感
在羅素.培勒會長於2014年所講述到他的一位朋友到科羅拉多河泛舟的經驗中,河流嚮導強調,無論河水會變得多麼湍急,他們都需要記住「規則一:留在船上!」
僅次於至親的死亡,離婚是最令人感到壓力的人生事件,這是眾所認同的。搬家和失業也在五大造成壓力事件的排行榜上,而這些事件的因果通常都與離婚有關。這些事件的程度根本就是水流極為湍急的困難等級。
我在與幾位經歷過離婚成員的談話中了解到,他們都承受過很大的壓力,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留在船上」的重要性。他們的一些充滿智慧的學習包含:
「我的婚姻或許已經結束,但我與神的聖約並沒有終止。我在重要時期仰賴著這些聖約。」
「贖罪對我來說變得更為真實。」
「有些時日我會每隔幾分鐘就祈禱,為的只是要撐過去。」
「我向神尋求問題的答案。而我也真的學到了如何辨識主所賜予我的啟示和答案。」
「我學到神為每個人預備了一項生存計畫,這項計畫是與眾不同的。」
看著經歷過離婚的成員們「留在船上」,我也獲得了很多力量。他們用信心來航行於人生曲折情況的經驗,幫助我也效法他們的榜樣。
經歷考驗後獲得更強而有力的見證
每種離婚的情況都不盡相同,但似乎大多伴隨著會持續許很久的痛苦和憂傷。
神在以賽亞書中應許我們「華冠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以賽亞書61:3)看到那些經歷過有如灰塵般的離婚考驗,並在其中找到如華冠般的祝福的成員,真的是我的好榜樣。
一位離過婚的姐妹在婚姻瓦解不久後,藉著接受慈助會會長的召喚來從灰塵中找到華冠。你沒聽錯,慈助會會長!
我很確定她的主教在發出這召喚的邀請前苦惱了好幾個月。但這項啟示並沒有消失,因此主教淚含著淚水地請這位姐妹去考慮接受這項事工。
這種狀況並不常見,我也不是在將這個故事推薦給每個成員當作解決之道,但是對這位身處特殊情況的姐妹來說,當她為人服務時,華冠也就伴隨而來。
幾位支會中的成員與我分享了他們對這位姐妹、她的奉獻,以及她被召喚的時機的想法:
「她願意開啟破碎的心給任何需要她的看法,或需要被理解的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般人在大部分的時候不會想要刻意觸碰這些情感,特別是在當時,那些情感依然歷歷在目的情況下,她打開了她的心房,與幾位正面臨類似艱難情況的婦女們分享她的傷痛、與她們一起哭,並關心她們,我知道這並不容易。」
「我認為言語無法完全表達成為領袖的意義。許多人在人生不順遂時會認為他們在過福音的生活上失敗了。其實絕非如此,但我們教會文化的許多部分,會導致人們有這種想法。這對那些不認為在教會中有她們的一席之地,或認為福音計畫已經不再適合自己的姐妹們,可能會想:「成為領袖對他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不過看到自己能夠以如此有價值的方式為他人服務,一定對她們來說意義非凡。」
與有離婚經驗的人結婚打開了我的眼界。這段婚姻讓我對我先生的過去有更多的了解、尊重和愛。即使他走過人生最低谷的時刻,但他依然緊守聖約,和不放棄他與耶穌基督的關係。現在,他已經適應了生活上的改變,並與他的家人和孩子們建立了更緊密的關係。
經歷離婚幫助我先生成為一個更渴望以理解而不論斷的態度去接受他人的聖徒,他離婚的經驗也幫助我比以前還要更敬佩那些離過婚的成員們,以及他們所做出的奉獻。
回歸根本:我們都需要彼此。這也是我們天上父母所希望的。
另外,以下是我學習到能如何尊重離過婚人們的快速法則:
「發生了什麼事?」或許不是最適當的問法。離婚本來就不是一件普通的事。
離婚單親的生活作息表通常都不屬於自己,只要跟孩子有關的事情,無論他們的年紀多大,假日的行程總是比較難以預料。
用同理心和尊重的方式來對待與關心那些經歷離婚的人,以及他們正在面對的傷痛,才會對他們有所幫助。
正如同羅素.納爾遜會長所說的:
「他們不需要你來論斷他們。他們需要的是,體會到你的言行所反映的耶穌基督純正的愛。」(羅素.納爾遜,2023年4月總會大會,「我們需要使人和睦的人」)
原始文章由Kristen Howey Dimick所寫,張貼於ldsliving.com,標題為《What I’ve learned about discipleship from my friends and family who have experienced divorce》
延伸閱讀:《尋求醫治破碎的心的3種方式》
延伸閱讀:《婚姻難題:我的丈夫因為我們的文化不同想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