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聖徒都為宣佈興建新聖殿而感到欣喜若狂。在自己居住的地區附近有座聖殿能為個人、家庭以及社區帶來無數的祝福。在2019年4月的總會大會中,納爾遜會長宣佈當時即將要興建的八座聖殿,其地點分別於:獅子山自由城、猶他州奧蘭、巴布亞紐幾內亞摩士比港、阿肯色州本頓維爾、菲律賓巴科洛德、德州麥克亞連、瓜地馬拉科班,以及猶他州泰勒斯維爾。
根據教會的官方新聞內容,教會在全球已有350座聖殿已被奉獻,49座聖殿正在興建中,以及45座聖殿已被宣佈即將興建。但是,教會是怎麼決定聖殿的興建地點呢?後期聖徒的聖殿興建過程又是如何呢?
建造聖殿的條件
在總會大會宣佈聖殿的興建計畫之前,總會會長團及使徒們會為哪裡需要聖殿來進行禁食祈禱。就我所查到的資料,一個地區符合興建聖殿的資格,與當地教會成員、聖職持有人、支聯會或地區的多寡無關。
教會提到:「大約85%的成員住在離聖殿320公里的範圍之內」(非官方翻譯),因此大部分的聖殿都興建與另一座間隔較遠的地方。
然而,像是猶他州地區能執行教儀的教會成員人數較多,所以在當地的聖殿數量就相當地飽和。
土地和興建計畫
教會在沒有足以支付聖殿的興建費用之前,就不會開始建造聖殿。換句話說,教會並不會以抵押貸款或任何其他型態的資金來支付興建聖殿的費用。
教會領袖們會將聖殿預定地與附近社區的關係列入考慮之中,並顧及到建築物與當地文化和周遭地區的環境,來讓聖殿成為美化社區的一座建築物。
建築工人和設計師皆著重於「永續設計」上,意指為了「讓環境體系和機械系統高效節能,並使內部建材經久耐用,不易損壞」(非官方翻譯)所採取的步驟。這些步驟中也包含了節約用水,「因為這會降低長期成本。」(非官方翻譯)
總會會長團的成員會參與聖殿興建過程的每一個步驟。舉例來說:1992年戈登.興革萊會長親自到香港批准聖殿預定地。
「興革萊會長在勘查了六個不同的地點後,與當地的支聯會會長討論他的想法,並決定六個地點皆不適合興建聖殿。早上6點45分,興革萊會長打電話給區域會長團,要他們於早上8點在他的房間與他見面。在他們到達後,興革萊會長『隨後分享一張畫著詳細圖稿的紙。在那天晚上,他看了見一個異象,異象中有一棟約八層樓高的建築物,聖殿位於高層樓,而低樓層則作為其他用途。興革萊會長解釋,由於當時的聖殿皆為獨立的建築,這種多用途的概念將會有別於傳統。』」(非官方翻譯)
施工
聖殿應該要「持久耐用,並且成為獻給神美好的禮物」(非官方翻譯)。因此,在興建的過程中,教會會尋找最高檔的建材和最優質的建商。在聖殿建地工作的施工人員不需要是教會成員,但由於施工地點的神聖性,他們會被要求遵守一些規範。根據地區的不同,聖殿的興建工程會花費2到4年不等的時間。
教會實物設施部門建築工程與施工的總監Jared Doxey說道:「聖殿的複雜設計會需要大部分的施工人員付出最大的努力來達到最高的標準。」(非官方翻譯)
對外開放和奉獻
當聖殿施工完成,也驗收完畢後,聖殿就會對外開放。在為期幾週的開放期間,一般大眾就會被邀請來參加新聖殿的免費導覽。
許多教會成員及非成員都很好奇在聖殿中所做的事。雖然聖殿對外開放的期間無法讓大眾親眼看到在聖殿中所執行的神聖儀式,但卻是一個能在聖殿被奉獻之前,進入聖殿並了解更多後期聖徒所執行的儀式和信仰的機會。
在聖殿對外開放結束不久後,通常會由一位總會會長團或十二使徒的其中一員來進行聖殿的奉獻儀式。 一旦聖殿被奉獻後,只有過著教會最高標準的後期聖徒才能進入聖殿。
原始文章由Jane Ballif所寫,張貼於thirdhour.org,標題為:《What Is the Actual Process of Building a Temple Like?》
延伸閱讀:《後期聖徒在聖殿裡做什麼?(附圖&說明)・上篇》
延伸閱讀:《後期聖徒在聖殿裡做什麼?(附圖&說明)・下篇》